女子十二乐坊绣出民乐新天地

  “乐坊”:唐初武德年间(618—626年)宫廷初设时,称做内教坊,归太常寺管辖,至唐开元2年(714年)分设内外教坊,教坊中的女乐艺人,依色艺高低分“内人”(高级)“官人一般),一般的教坊女艺人除学习弹琵琶、三弦、箜篌、器乐技术,也要学习歌唱与舞蹈,所以又有“弹”之称谓。

10月5、6日,北京星碟文化发展公司的“女子十二乐坊”将在北京21世纪剧院进行首


场演出。在这场演出中,12名靓丽的女孩将向传统的民乐发起挑战。

  创建全新的民乐

  乐坊中的12个女孩年轻靓丽,分别来自中央音乐学院、中国音乐学院、中国歌剧舞剧院等不同院校,具有一定民乐演奏天赋。她们均在国际器乐比赛中拿过大奖,是不可多得的民乐演奏人才,“星碟”将其笼络至旗下是有一定想法的。近年来,发展方向不明确、曲目没有更新、演奏形式没有变化是中国民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。而星碟投入巨资创建“女子十二乐坊”。正是力求改变中国民乐现有状态。

  “星碟”公司的老总王晓京表示:“中国民族音乐有很多特色,每种特色成功发展后都会成为奇珍,我们成立‘女子十二乐坊’的目的就是要发展民族音乐的特色,并结合舞台视觉、演员服饰、表演方式等多方面因素,创造出新的、可以在世界范围流传的中国民族音乐。”

  “女子十二乐坊”带来了一种另类的声音。十几首风格迥异且全新的民乐作品诞生了。这些新的音乐作品主要的音乐形象是民乐的,伴奏和音乐氛围有电声,也有管弦的,浓郁而强烈的民族色彩明朗、清晰;在创作方面,曲作者造就了荡气、空灵、唯美的旋律意境,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音乐之精深。

  “十二乐坊”的音乐很现代,充满节奏感和爆发力,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电声乐器结合得很好,没有地域之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东方特色。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像流行歌曲那样有东西方语言上的障碍,它是个纯音乐的东西,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传。

  12个女子与12个男人

  每一项投资都会担负风险,而“女子十二乐坊”究竟会把中国民乐发展到何种境地,目前还是个无人知晓的问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12位在商业场上身经百战的成功商人却为“十二乐坊”投以巨资,甘作那12个女子背后的默默无闻的12个男人。

  对于为何投资并看好“新民乐”,12家企业的代表杨总表示:“‘女子十二乐坊’这个名字本身就有寓意:因为唐朝是历代最繁荣、最开放、文化交流最广博的时期,这与中国现在的国情很相近,乐坊源于唐朝,就是希望中国能够更强大,能够更深层地与国外进行文化上的交流。再有‘12’本身就是中国的一个哲学数字,像十二属相、十二金钗……我们这个组合就是12个女乐手,但是我们演出形式不是12个人同时登台,而是根据不同音乐的需求,随机组合,‘十二乐坊’并不是有12种乐器,而是包容了民族乐器的经典,像琵琶、二胡、笛子、扬琴等等。”

  说到投资“十二乐坊”这个项目,杨总认为还是有一定的风险要担:“在乐坊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,包括广告、宣传、策划等等,但是从音乐本身来说,要开现代民乐的一个先河,通过企业的资金支持‘十二乐坊’这个很新颖的项目,使其可以很好地运作,希望‘十二乐坊’能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。她们的音乐会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。”

  谱写夏季最亮色彩

  来自不同的乐团和学校的12个女子走到了一起,一起聊天、一起工作录音。虽然彼此性格有很大的不同,但是共同的爱好和目标把她们连到了一起。身为女子乐坊成员之一的张爽目前正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琵琶,她说12个人能够共同协作的主要原因就是团结。大家都深深爱上了这个乐团和乐团中的每个人。对待工作都是一丝不苟,对待艺术都是精益求精,相处融合,12个女子每次的相聚都是那么的令人难忘。

  对于能够成为乐坊中的一员,大家都感到很荣幸。12个美丽的女子也下了不少功夫,包括排练、录音和做一些宣传等等。乐团中的少数民族乐手雷滢说:“有的时候真的很累,黝黑的皮肤,汗湿的衣裳,就是我们这12个女孩夏季里最流行的美丽,虽然有的时候是苦了点,但是我们从没抱怨过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学到和懂得了很多,苦中有乐,苦得值得。”

  谈起对老总的印象,乐坊成员詹丽君笑着说:“不论何时何地见到他总是笑呵呵的,谈笑间就解决了乐坊的每个问题,每次不论大小的聚会,都能看到他的身影,给我们打气。记得一次录音,因为经验少,乐曲又很有难度,录音过程很慢,我很着急,连续被‘NO’了几次后,一遍不如一遍,这时王总把我叫出来,带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去吃饭。在饭桌上,大家不停地讲笑话,鼓励我,安慰我,直到我放松下来,等再次进棚,我很轻松地‘Pa ss’了,我想有这么好的老总,我们乐团一定会越走越好。”

  “用中国的民族乐器去演奏一曲曲美妙、动听的音乐,让我们的乐声传遍全国,让我们的乐声传遍全世界。”这就是12个女子共同许下的心愿。